各位小伙伴
开学季即将到来
广大学子就要开启美好的校园时光
别有心机的骗子
往往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防骗意识较为薄弱等特点
设下圈套实施诈骗
今天我们聚焦开学季常见的诈骗案例
剖析作案手法
引导广大学子擦亮双眼,增强防范意识
事件回放▲▲▲
案例1
同学求助购充值卡 转账截图竟是伪造
“我被QQ‘好友’骗了5300元!”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某高校学生小农匆忙来到北海市公安局报警。原来,小农当时正在教室学习,QQ突然收到高中同学的消息,对方称某账号被限制,但现在需要购买充值卡,让小农帮忙购买,且承诺事后返还钱款。小农按对方发来的链接陆续购买50张充值卡,总价值约5300元。其间,对方以跨行转账耗时等借口拖延,还伪造转账截图。始终未收到钱款的小农直到看到同学微信朋友圈发布的“QQ被盗”提醒,才意识到自己被骗,随后报警。
案例2
高薪兼职有陷阱 不做电诈“工具人”
近日,山西省太原市某职业学校小刘在某短视频平台群聊中看到一则高薪兼职信息:开放手机远程操控权限,让对方使用其手机向特定号码发短信,就能赚钱。
本想兼职赚零花钱的小刘随后联系上对方,通过对方指引,下载某软件并开放手机权限。对方通过小刘手机,向大量手机号码发送“收到回复”、署名王某某的短信,小刘虽看到操作,但并未多想,还觉得与自己无关。殊不知,他已沦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工具人”。
原来,这些手机号码的使用人全部都是某单位员工,而王某某则是该单位一名领导,这一通操作正是典型的冒充领导诈骗。小刘的行为被公安机关及时察觉,太原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迅速介入处置,有效阻断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
案例3
机票退改签藏猫腻 民警及时劝阻拦截
家住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的小王是一名大学生,开学在即,小王早早买好了机票打算按时间返校。8月19日,小王接到自称某航空公司“客服”的电话,称其航班取消,可办理退票手续并赔偿。小王同意后,根据对方指引,下载了一款视频会议软件。对方以“为了账户信息安全”等借口,要求开启屏幕共享对其进行指导。就在小王按照对方要求一步步操作,打算点开手机银行和支付软件App时,加格达奇区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反诈中队接到预警,中队长龙飞及时打进预警电话,告知小王很可能正在遭遇诈骗,并耐心讲解了此类诈骗的套路,小王这才意识到差点被骗,立即停止操作,及时止损。
民警支招▲▲▲
“熟人”借钱尤其需要谨慎
冒充熟人诈骗将目标锁定学生等防范意识不强的群体,骗子通过不法手段窃取社交账号,或克隆头像、昵称来打造高仿账号,伪装成受害人的熟人。他们精准掌握了学生群体的心理,以“多年友情”“同学情分”等话术与受害人套近乎。行骗时,骗子常以“账号异常无法支付”“急事需代办”等理由,提出“先帮忙垫付,稍后立即转账”的请求。为获取信任,骗子会伪造银行转账截图,标注“跨行延迟到账”等信息拖延时间,随后不断以“数额不足”“流程需要”等借口,诱导受害人多次转账。
开学季是学生被骗的高发期,各类针对学生群体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其中“熟人”借钱、代买物品等请求尤其需要警惕。当在网络上收到此类求助时,一定要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直接核实对方身份。同时,要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坚决不点击,陌生来电始终不轻信,个人信息绝对不透露,转账汇款务必多核实。要保存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所有相关证据,若发现被骗,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并积极配合警方开展调查工作,以便及时挽回损失。
动动手指就能轻松赚钱更要提高警惕
诈骗分子怂恿、诱导“工具人”下载手机远程控制软件,使用“工具人”的手机发送诈骗短信、拨打诈骗电话、拉人进微信群,并将手机号码开通呼叫转移至诈骗分子电话等。这些“工具人”的行为,依据所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若其手机卡、银行卡涉案,其本人被列入惩戒人员名单,将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动动手指就能轻松赚钱的兼职,要警惕是不是刷单骗局,防止掉入电诈“工具人”陷阱。对于广大学生群体来说,初入大学或等待开学期间,想找兼职赚零花钱无可厚非。然而,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却乘虚而入,利用新入学大学生对高薪的渴望以及法律知识的欠缺,招募他们从事电诈“工具人”活动。这种行为不仅无法带来高薪,反而可能让学生面临法律严惩。
警方提醒广大新生,在网络上寻找兼职时务必提高警惕,谨慎对待薪资明显高于一般水平的工作招募。若对兼职信息存疑,可拨打96110预警劝阻专线咨询,避免陷入电信网络诈骗陷阱,保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机票退改签务必先找官方渠道确认
机票退改签诈骗精准利用乘客对航班变动的关注心理及对“客服”的信任进行诈骗。其套路如下:一、获取信息,骗取信任:骗子非法获取受害人订票信息,在乘客临行前冒充客服致电,准确报出信息以骗取信任。二、提出理赔,设下陷阱:骗子谎称航班延误、取消需改签或退票,主动提出高额赔偿,诱骗受害人下载指定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三、屏幕共享,诱导转账:骗子以“验证账户安全”“确保理赔通道畅通”或“检查资质”等借口,通过屏幕共享窥探受害人银行卡、支付密码、验证码,或直接诱导受害人贷款、转账,最终完成诈骗。
开学返校高峰期,学生群体要警惕陌生“改签”通知,对非官方渠道的短信、电话通知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轻易点击内含链接或拨打对方提供的号码,如需办理改签、退票或查询航班状态,务必通过航空公司官网、官方App、官方客服热线或原购票渠道进行确认和操作。如遭遇诈骗,请保留好相关证据,及时报警。
宁夏新闻网(www.nxnews.net)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互联网新闻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